青瞳视觉(CHINGMU)的MC系列光学动作捕捉相机助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完成“不同面料弹性模量对运动文胸防震功能影响的对比实验”。针对客户柔体目标追踪,配合多种场景和运动模式下测试的高难度捕捉需求,青瞳视觉(CHINGMU)的动捕系统监测出毫米级的位移量,在对比实验的精微对比中提供精确可信的测量数值,在有限预算内帮助客户研究出面料拉伸弹性对运动文胸防震功能的影响,从面料角度提高运动文胸防震功能。
青瞳视觉MC系列光学动作捕捉系统使用案例
女性乳房由于缺少肌肉、骨骼的有效支撑,悬韧带是其主要承重来源,其次是浅筋膜和表面皮肤。因此运动过程中,需要通过外力支持,将乳房由下向上托举至一个内部结构受力较小或不受力的位置,减少震动引起的不适,避免进一步导致乳房下垂等一系列乳房健康问题,这也是运动文胸重要的防震作用。
研究背景表明运动文胸的防震功能作用机理研究应重点关注乳房——文胸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未来研究中应从面料参数和结构参数入手,分别研究其与乳房位移之间的定量关系,从本质上对运动文胸进行防震功能优化设计。
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陈晓娜带领其团队成员盛欣洋进行了面料弹性模量对运动文胸防震功能影响的研究,并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东华大学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
青瞳视觉(CHINGMU)自研的MC光学动捕系统帮助科研小组克服客观条件限制,在有效地降低实验研究成本的同时,提升实验数据的精准抓取,帮助研究小组顺利开展实验。
8名实验对象穿着两组不同面料、同一款式的运动文胸,一组为面料氨纶含量为 30%的样衣 1,一组为面料氨纶含量为 20%的样衣。采用无绳跳绳进行跳绳运动试验,记录穿着不同面料的运动文胸在运动过程中乳房的位移情况以及穿着者的主观舒适度。
实验对象上半身粘贴 5 个标记点,依次为:胸骨角上切迹 ( M1 )、两侧乳头点 ( M2、M3 ) 以及左(右)侧第 10 根肋骨下缘与乳点对齐处 ( M4、M5 )。以 M1、M4、M5 为参考点建立躯干坐标系,M2、M3 分别代表左、右乳房。
利用4个青瞳视觉(CHINGMU)MC光学动捕系统,采集运动过程中粘贴在人体上的标记点,将实验室坐标系下的各标记点原始坐标转换为躯干坐标系下的坐标,并计算相对位移。由于跳绳过程中,躯干主要做竖直运动,因此本研究只考虑乳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青瞳视觉(CHINGMU)为实验提供了MC系列被动式与主动式两套光学动作捕捉方案,面对柔体的亚毫米级位置捕捉,主动光捕捉可以始终保持ID不变,方便研究人员准确对应标记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信息。
根据实验组的实验需求,青瞳视觉(CHINGMU)的研发人员开发多项定制软件功能,TRC格式的Marker信息,便于实验人员一次性收集实验数据,简化实验操作流程,提升实验效率与精准性。
研究组使用青瞳视觉(CHINGMU)的解决方案之前,尝试用12台国外品牌的动捕系统进行实验,不仅成本高昂,获得的数据也不能满足实验需求。青瞳视觉(CHINGMU)使用4台MC系列动捕相机,解决了研究组实验困难与成本问题,在紧张的计划周期内成功地完成实验项目。
8 名试验对象在穿着样衣 1 和 2 进行 2 Hz 跳绳运动时,乳房竖直位移平均值分别为 15.8 mm 和 16.7mm,大小顺序为样衣 1 > 样衣 2。通过使用青瞳视觉(CHINGMU)MC系列光学动捕系统,帮助研究组获得精度在亚毫米级的实验数据。与此同时,8 名试验对象乳房晃动引起的主观不舒适评分平均值分别为 1.17 和 1.00,大小顺序为样衣 1 > 样衣 2,这与乳房竖直位移趋势完全一致。
分析可知,位移的大小趋势与弹性模量恰好相反,即弹性模量越大,运动文胸防震功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