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国际研学新体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到访青瞳视觉,解锁动捕技术花样玩法

文章来源:
2025 Sep. 12

从虚拟实训教学场景搭建到实践型人才培养,依托前沿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创新,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在这场数字化革新浪潮中,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一行走进位于上海半岛1919影视梦工厂的青瞳视觉MCP动作捕捉创作基地,通过“技术体验+学术交流”的双轨模式,近距离探索动捕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推进数字教育实践寻找新方向。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生合影


深度解码,读懂动捕的 “数字逻辑”

“Amazing、Aesthetic、Interesting……”这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生步入青瞳视觉MCP动作捕捉创作基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整齐排布的高精度光学动捕相机、种类繁多的动捕配件以及专业整洁的动捕场地,让大家感受到与枯燥的教学课堂完全不同的技术氛围。为了让海外师生真正“读懂”动捕技术,青瞳视觉的技术导师结合实际案例拆解动捕技术的核心理念并层层递进,让大家对动捕技术的教育价值与产业潜力有了清晰认知。


海外事业部负责人杨子依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生讲解青瞳视觉不同型号的动捕相机


沉浸式体验数字世界,感受光学动捕的魅力

理论讲解结束后,青瞳视觉为师生们设计了多维度的动捕实操体验环节,让大家从旁观者变为实践者,亲自感受动捕技术在教育与创作中的落地场景。

在CMVolcap系统体验区,最让师生们兴奋的时刻,莫过于亲眼见证自己的“数字分身”从无到有诞生。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代表Alsha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站入环形的数据采集区。随着设备启动,屏幕上实时生成的建模进度条不断跳动,短短几分钟一个与Alsha身形几乎一模一样的数字模型便完整呈现。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生代表Alsha体验CMVolcap三维重建系统


在静态数字模型精准生成的基础上,青瞳视觉技术团队进一步引导师生体验动捕技术的动态驱动能力。两位学生代表穿上轻便的动捕服,贴上定位markers,开启“数字人双人舞”体验。当按照指示简单挥手跳跃时,屏幕里的数字人立刻同步相同的动作。这种动捕技术带来的即时反馈与互动性,不仅让师生们直观感受到动捕技术的精准性,对动捕技术在数字娱乐领域的教学创新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学生代表体验数字人实时驱动


动作捕捉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止于人体动作的捕捉,亦能实现对复杂道具的动态捕捉。不过,业内针对复杂道具的捕捉面临多重技术难点:道具与人体互动时易产生遮挡、部分道具自身结构复杂导致标记点难以布设、道具运动常伴随独立于人体的动态模式……而青瞳视觉通过多维度技术协同破解了这一难题,并让大家亲身感受单车动捕,进一步提升了参观现场实操氛围的热度。技术人员对单车关键部位的标记点进行校准后,身着动捕服的学生代表跨上动感单车,伴随踩踏动作的变化,屏幕上的虚拟角色不仅同步骑行,连单车模型的运动轨迹都精准匹配,完整复现了 “人-车协同”的动态场景,让师生们清晰看到复杂道具捕捉技术的落地效果。


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体验骑单车动捕


以动捕技术,链接数字教育国际化


动捕技术融合教育实践的核心意义不仅在于为课堂提供了“高科技工具”,更在于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即时反馈的模式,重构了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在数字化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动捕技术凭借其强互动性、高还原度的特点,能有效打破地域与场景限制,为跨国教育合作提供新载体。而青瞳视觉也一直在寻求用AI技术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通过动捕技术搭建动作捕捉、数字人、虚拟拍摄等实训室解决方案,并基于动捕技术联合行业优质资源开展数字教育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此次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深度交流,是青瞳视觉在国际教育领域中的又一创新实践。不仅将成熟的动捕技术体验与教育场景相结合,更通过跨国学术对话,为动作捕捉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应用积累了新的参考范例。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 “技术赋能教育” 领域,探索更多教育合作模式,开发适配不同教育场景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推动前沿创新技术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数字创意人才贡献力量。

联系我们

CHINGMU 在这里为您的动作捕捉之旅提供支持。我们很乐意帮助您找到所需的解决方案。

立即联系我们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