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在琴键上自如演奏,机器狗版舞狮热场,无人机在舞台上演绎太极意境……这些曾经只可能在科幻电影里出现的画面,如今真实呈现在了“2025机器人梦想之夜” 的舞台上。这场由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杭州市海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杭州乐无际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音乐盛会,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兼具科技感与观赏性的视听盛宴。其中,由海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机器人参与的和璇机器人乐队表演,成功掀起晚会热潮,其钢琴演奏的训练过程,依托CHINGMU青瞳视觉光学动作捕捉系统提供的高质量动作数据集,使机器人能够学习并还原人类演奏动作,展现了动捕技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独特价值。
提起机器人弹钢琴,不少人会有机械重复、动作生硬的印象。但在这次机器人梦想之夜的舞台上,由海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展示的和璇机器人乐队打破了这种刻板认知:不仅实现了钢琴、扬琴与架子鼓的多乐器精准协同表演,而且能根据乐曲节奏调整触键力度,高度还原真人演奏的流畅度。
从机械演绎到类人化的精准复刻,机器人究竟如何实现这一突破?
为帮助机器人掌握不同乐器演奏的核心技巧,青瞳视觉为机器人训练提供了定制化的光学动捕解决方案。通过高精度光学动捕设备,系统对每一个手指关节进行精细化的数据捕捉,从而帮助研发团队构建丰富的人类演奏动作数据库。这些数据经过算法优化与动作复现,最终让机器人摆脱机械执行指令的局限,实现双臂协同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并将动作精度细化到指尖,使机器人在进行不同乐器演奏时进行复杂的多手指协同操作,弹出既符合乐器特性,又兼具精准度与流畅感的旋律。
青瞳视觉光学动作捕捉系统遥操作机器人弹琴
海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 、杭州璇无际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宋伟表示:“本次表演的和璇机器人乐队由钢琴、扬琴、架子鼓三大演奏单元组成,实现多乐器协同表演,而支撑其完成专业音乐演出的核心技术亮点集中于三大方向:
通过青瞳视觉的光学动捕技术,不仅能帮助团队快速、高效地完成机器人运动控制调试,也为仿人灵巧手、自由机械臂的动作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真人动作数据的训练与迁移,可快速构建机器人运动控制库,未来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动作生成的主流技术方向。”
阐述动捕技术对于人形机器人研究的意义
此次机器人乐队的表演,正是动捕技术赋能机器人智能进化的一个缩影。当机器人复现人类动作从工业级精准走向人文级细腻,借助青瞳视觉的光学动捕系统,机器人在学习训练的同时,也能通过关节角度、姿势、速度、稳定性等不同维度的体态数据,展开全方位的运动性能评测,从而为康复医疗、精密制造、高危救援等更多机器人应用领域提供发展助力。
从舞台上的一曲弹奏,到产业里的多元落地,动捕技术正在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关系。未来,青瞳视觉将继续开拓光学动捕的应用边界,让更多兼具精准度与场景适配力的机器人走进生活,真正实现以技术赋能,让机器更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