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动作捕捉融入高校艺术教育!青瞳视觉助力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培育儿童剧创作人才

文章来源:
2025 Aug. 28



当儿童剧的奇趣想象遇上动作捕捉的前沿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创作新可能?日前,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儿童剧人物造型设计人才培训》正式启动。8月25日,在承办单位浙江传媒学院的带领下,培训班的学员们走进位于上海半岛1919影视梦工厂的青瞳视觉MCP动作捕捉创作基地,开启了一场技术赋能艺术的沉浸式动捕学习之旅。


《儿童剧人物造型设计人才培训》-青瞳视觉与国家艺术基金培训班学员合影



沉浸式动捕体验,助力艺术教育创新实践

高精度光学动捕相机阵列、实时渲染工作站、专业动作捕捉服与面捕设备…… 青瞳视觉MCP动作捕捉创作基地的技术导师通过直观的设备拆解与原理讲解,让国家艺术基金培训班学员们快速理解 “动作捕捉如何将真人动作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而驱动虚拟角色” 的核心逻辑。而当这些前沿技术与儿童剧创作需求相遇,更让学员们看到了突破传统创作局限、革新人物造型设计的新可能。


要知道,儿童剧的角色往往需要更生动的表情、更夸张的肢体语言,才能打动小观众,而动作捕捉技术正是让这些想象中的角色拥有真实生命力的关键。而传统儿童剧的角色呈现常受限于服装道具的物理形态,例如飞舞的精灵、跳舞的小动物……往往需要复杂的舞台特效或演员高难度演绎,不仅成本高,且难以保证每场演出的一致性,而动作捕捉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青瞳视觉教育事业部负责人许航向学员讲解光学动捕技术



培训现场,学员们亲身参与了动捕实操体验:穿上动捕服、贴上定位markers,在青瞳视觉专业技术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简单的肢体动作与表情演绎,与此同时,系统屏幕上的虚拟角色也在瞬间复刻出相同的姿态,这种实时驱动的创作新模式,让学员们对儿童剧人物造型的动态设计有了全新思考。



虚拟角色动捕实时演绎展示



校企携手,共建儿童剧人才培养根基

戏剧艺术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儿童剧创意人物造型不仅能增强舞台表现力,还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寓教于乐,助力其人格全面发展。浙江传媒学院作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共建高校,本身就拥有丰富的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在艺术人才培养上有着深厚积淀。此次由浙江传媒学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儿童剧人物造型设计人才培训》,将极大地提升学员在角色设计中的创意和技术水平,推动儿童剧市场的繁荣发展,并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视觉体验;同时该项目以“AI+3D”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儿童剧人物造型设计的技术革新与艺术创新,推动我国儿童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达到“打造数字引擎驱动儿童剧未来"的愿景。


而青瞳视觉作为国内头部光学动捕服务商,在动捕技术的研发与实践应用上亦有丰富经验。此次校企携手开展人才培训,不仅让学员们近距离触摸到动作捕捉技术的魅力,更帮大家打开了“技术+艺术”的儿童剧创作新思路:借助动捕技术精准捕捉角色的动作特征,再叠加夸张化的艺术设计,让角色既保留萌感,又能传递细腻的情绪,真正实现技术为艺术服务。


动捕技术赋能美育,共绘儿童剧创作新未来

儿童剧是孩子的艺术启蒙,青瞳视觉希望能以创新性的动捕技术为儿童艺术创作注入新活力,创作出更生动、更有温度的儿童剧角色。而这次校企合作的探索,也是青瞳视觉深耕动捕技术赋能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缩影。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与更多高校携手,为艺术人才搭建实践与创新的成长平台,让前沿技术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为儿童剧乃至整个数字艺术领域,培育更多“懂艺术、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联系我们

CHINGMU 在这里为您的动作捕捉之旅提供支持。我们很乐意帮助您找到所需的解决方案。

立即联系我们的专家